興義市成立慈善教育分會 加大社會救助體系建設
亮點黔西南訊 興義市教育系統(tǒng)在“三個建設年”等活動中,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2011年十大民生工程,進一步實施教育惠民政策,籌備成立慈善總會教育分會,在加大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方面取得實效。
深入調(diào)研,制定工作計劃。近年來,興義市始終注重社會救助制度建設,在資助貧困學生,救濟困難教職工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初步建立起關心救助弱勢群體的長效機制。但全市還有急需救助的留守兒童,還有因患嚴重疾病和遭受自然災害而陷入困境的師生,還有邊遠山區(qū)薄弱學校需要幫扶,成立教育基金,是進一步實施教育惠民政策的一項重要舉措。為盡快探索適合興義市教育慈善事業(yè)發(fā)展的模式,成立了教育基金籌備組;I備組領導及工作人員多次深入全市各中小學調(diào)研,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多次到市慈善會進行請教,就成立慈善教育分會、發(fā)展慈善事業(yè)的經(jīng)驗和做法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學習。最終在市慈善總會、市民政局等相關部門的支持與幫助下,決定成立慈善總會教育分會,并制定了籌備工作方案,報領導小組研究同意,按工作計劃有序開展籌備工作。
征求意見,制定章程細則。為把興義市慈善總會教育分會辦好、辦實、做大、做強,爭取成為全市的民心工程,真正為廣大困難群眾解困解難、雪中送炭,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yè)捐贈法》、國務院《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中華慈善總會章程》、《貴州省慈善會章程》等相關法規(guī),起草《興義市慈善總會教育分會管理辦法(草案)》、《興義市慈善總會教育分會資助審批程序?qū)嵤┘殑t(試行)》。在起草過程中,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進行反復認真的討論修改,內(nèi)容力求簡明實用,具有可遵循性、可操作性。最終形成了《興義市慈善總會教育分會管理辦法(草案)》、《興義市慈善總會教育分會資助審批程序?qū)嵤┘殑t(試行)》。
依法登記,召開成立大會。市社團登記管理機關于2011年7月15日正式批準成立興義市慈善總會教育分會。根據(jù)國務院頒發(fā)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和貴州省民政廳的有關規(guī)定, 6月16日,請示市人民政府成立興義市慈善總會教育分會。6月20日,籌備組正式向市慈善總會提出了成立教育分會的申請。市慈善總會根據(jù)籌備組的申請,經(jīng)會長會議研究同意,向市民政局遞交關于成立市慈善總會教育分會的請示。興義市民政局經(jīng)過審查核準,于2011年7月15日正式頒發(fā)黔社證字第0902-055-01號社會團體分支(代表)機構(gòu)登記證書,同意成立興義市慈善總會教育分會。8月2日,在盤江賓館舉行興義市慈善總會教育分會成立暨授牌儀式大會。
借助媒體,做好宣傳報道。加強與報社、電臺、電視臺等媒體的聯(lián)系與合作,通過媒體廣泛宣傳慈善活動開展情況,擴大慈善事業(yè)的社會影響。一是在報紙、網(wǎng)站、電視臺等新聞媒體上刊發(fā)《興義市慈善總會教育分會倡議書》;二是利用中小學校長行政會、機關干部職工會議等形式進行宣傳,同時利用《興義教育》進行綜合報道等;三是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8月2日上午在盤江賓館召開了興義市慈善總會教育分會成立暨授牌儀式大會,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牟慶芳,市委常委、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市委宣傳部部長鄧啟鵬,副市長王婷菊,市慈善總會會長胡隆甲出席會議。全市30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分管教育領導、教育輔導站站長、363所中小學校(幼兒園)校(園)長參加了會議。在當天的成立儀式上,共募集到善款200多萬元。會后,各中小學校及時行動,辦黑板報、發(fā)宣傳單,廣泛進行宣傳,為慈善活動營造了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張忠云 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