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在區(qū)域自動氣象站維修路上的“逆行者”
“白龍山站點數據已恢復。”興義市氣象局職工許太源在工作群里面報告。
“七舍站點數據已恢復。”幾乎與此同時,另一條線路的張偉也匯報。稍后,從業(yè)務監(jiān)測主機上就看到七舍和白龍山區(qū)域自動站的數據燈變綠了,表明數據已經正常監(jiān)測和傳輸!
“下五屯數據恢復。”
“則戎數據已恢復。”
……
五一假期連續(xù)兩天,從早上8點鐘出發(fā),到晚上11點回來,興義市氣象局3位職工,兵分兩路,一路疾馳在遍布興義市各個鄉(xiāng)鎮(zhèn)的41個區(qū)域自動氣象站,更換區(qū)域自動站物聯卡,用最短的時間恢復了氣象數據傳輸,他們用自己的“逆行”,保證了氣象數據的暢通。
放假前夕自動站突發(fā)狀況
“不好,全市的區(qū)域自動站和土壤站數據從13時就沒有數據了”,4月28日下午,業(yè)務值班員韋銀報告。
興義市共有41個區(qū)域自動氣象站,遍布在各個村鎮(zhèn),一個個溫度雨量監(jiān)測數據為做好汛期氣象服務和“三個叫應”提供數據支撐,沒有了區(qū)域站數據,服務就成了“睜眼瞎”。事情緊急,趕緊查清原因,先從內部查開,電腦運行正常,主采集器、備用采集器數據傳輸正常,唯獨區(qū)域自動站沒有數據,一片黑圈圈。這么大面積的缺測,會不會是移動公司的問題?帶著疑問,打電話到移動公司,果然如此,移動公司正在對所有行卡進行清理,誤把區(qū)域自動站的所有行卡當成廢棄卡給清理掉了,導致數據全部沒有,他們已經報告省移動公司處理,讓我們等等。當即報告省氣象局,得知我們區(qū)域站目前使用的是行卡,需要更換成物聯卡才可使用,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已經是下午18時,目前沒有別的辦法,只有等待對方趕緊恢復自動站傳輸卡的正常使用。
第二天,4月29日一大早,立即到移動公司準備全部換成物聯卡,然后跑各個站點更換通訊卡。結果被告知,區(qū)域站的通訊模塊只支持11位的行卡,不支持13位的物聯卡。想盡辦法,移動和氣象商量并現場測試后,決定采用最麻煩但是最直接的方式:更換每一個區(qū)域自動站的通訊卡號,這是最快捷的方式,同時,這也意味著,要到遍布各鄉(xiāng)鎮(zhèn)的41個站點逐一更換通訊卡,工作量很大。
出發(fā)!更換41個區(qū)域自動站通訊卡
4月30日8點,當大部分人沉浸在放假的放松中時(黔西南州由于州慶,這一天已經開始放假了),張偉、許太源、凌明三人就已經和移動公司的技術員一起出發(fā)了,兵分兩路,打算以最快速度、最短時間修復。
興義市山路彎彎,汽車爬行在蜿蜒的山路上,維修小分隊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顛簸,來到七舍鎮(zhèn),一下車,趕緊跟換通訊卡, 10:28分,白龍山自動站數據恢復了!這是第一個站,大大增強了大家的信心,馬不停蹄繼續(xù)前行。區(qū)域自動站在建設時考慮到安全和管理的問題,大多數都建設在鄉(xiāng)鎮(zhèn)政府的樓頂上,對于這種情況,小分隊早就準備好了樓梯,許太源和凌明都是五十多快六十歲了,蹣跚著身子一步一步往上爬,天氣又熱,滿身是汗,就這樣,他們就像接力賽一樣,穿行在興義市的各個鄉(xiāng)鎮(zhèn),恢復了一個站點又一個站點的氣象數據,沒有停歇一分鐘,就為了盡快恢復數據。
下午19:15分,當他們來到位于雄武鄉(xiāng)的大拖拉自動站時,一陣雷雨突如其來,把張偉、凌明兩個人淋得全身濕透,地上積起的水已經漫過鞋子,他們倆干脆脫下鞋子,光著腳丫,堅持換卡和校準雨量。心里面只有一個念頭:“早一點恢復數據,氣象臺的同事們就可以及時了解全市雨情,領導才好指揮和調度”。
晚上21:30,修復白碗窯自動站。等他們回到家里,已經是晚上23點過了。累了一天的他們第二天繼續(xù)出發(fā),終于在5月1日13時修復了全市41個區(qū)域站!看著那一排排綠色的燈,顯示著氣象數據在正常傳輸,老許他們擦擦臉上的汗,說:“假期沒得休息,也值得了”。
就在當天夜里到3日,興義市連續(xù)3天出現冰雹、雷暴、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修復好的自動氣象站,就像氣象部門安置在各個鄉(xiāng)鎮(zhèn)的一雙雙眼睛,忠實地見證并記錄下了一個個觀測數據,為防災減災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
(韋仕麗)
責編:蔡榮濤 江林

頻道推薦
共有0條評論